在科技圈,最近没有哪笔交易比甲骨文与 OpenAI 的合作更令人震惊。这家以企业软件和云计算闻名的科技巨头,近日宣布与人工智能领军者 OpenAI 签署了一项价值高达3000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。消息一出,甲骨文股价应声上涨,整个 AI 赛道也跟着沸腾,仿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。
但这笔天价交易背后,真的是一片光明前景吗?还是暗藏泡沫风险?
一笔几乎“包圆”甲骨文新增业务的大单
在最新发布的财报电话会议上,甲骨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:第一季度的剩余履约义务(RPO)达到4550亿美元,同比增长359%。而其中,OpenAI 的这笔合同几乎占到了新增合同收入的95%。换句话说,甲骨文这一季度的增长几乎全靠这笔交易撑起。
这笔合作的核心,是甲骨文为 OpenAI 提供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支持,包括 GPU 算力、数据中心资源等,用以支撑其 AI 模型的训练与部署。对甲骨文而言,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合作,更是一次在 AI 基建浪潮中抢占先机的战略布局。
专家警告:别让 AI 基建变成“数字泡沫”
然而,随着热情逐渐退潮,质疑声也开始浮现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Benjamin Lee 就直言不讳地指出,这是一场“高风险的赌博”。
他认为,当前市场对 AI 基础设施的需求看似旺盛,但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,仍是个未知数。尤其是在GPU 和数据中心资源供应紧张的情况下,过度投资可能导致基础设施的“超前建设”,而这些投入在短期内未必能带来实际回报。
更关键的是,AI 工作负载的未来需求仍存在高度不确定性。如果 OpenAI 或其他 AI 公司的实际使用量未达预期,那么像甲骨文这样重注投入的企业,可能会面临资金回收周期延长甚至资产贬值的风险。
建设过度 vs 建设不足:AI 未来之争
尽管目前华尔街对“AI 基建过热”的讨论并不多,但已有部分分析师提出不同观点。他们认为,在 AI 应用场景逐渐清晰之前,建设不足的风险其实比建设过度更可怕。一旦未来 AI 应用爆发,而基础设施跟不上,将错失巨大市场机遇。
Lee 教授也认同这一看法。他指出:“如果未来 AI 应用真的爆发,数据中心的容量将成为关键瓶颈。”但从投资角度看,现在就押注全部身家,可能还为时尚早。
结语:是金矿,还是泡沫?
甲骨文与 OpenAI 的这笔交易,无疑是 AI 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它不仅代表了当前科技巨头对 AI 基建的狂热投入,也揭示了整个行业在面对未来不确定性时的复杂心态。
这场价值3000亿的豪赌,究竟是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的钥匙,还是新一轮科技泡沫的前奏?答案,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