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全球粉丝的解谜狂欢
本周末,流行天后泰勒·斯威夫特(Taylor Swift)与科技巨头 Google 联手,为全球粉丝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动盛宴。为了庆祝她第十二张录音室专辑《The Life of a Showgirl》的发布,一场融合现实与数字世界的大型线上寻宝活动悄然上线。
活动由 Google 在 Instagram 上率先揭晓。粉丝们只需在 Google 搜索“Taylor Swift”,就能收到一条神秘提示:“12个城市,12扇门,1个视频需要解锁。”接下来,粉丝们需要在12个不同城市中找到隐藏的二维码,并逐一扫描以获取12个关键视频线索。
最终,全球粉丝必须合力完成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:在 Google 上搜索特定短语,“敲”开一扇橙色的门,共计1200万次。当任务达成,专辑中歌曲《奥菲莉亚的命运》的歌词视频便正式解锁,并在 YouTube 独家上线,同时发布的还有整张专辑的歌词视频。
视频线索引发“AI怀疑风暴”
然而,这场原本应是粉丝狂欢的活动,却因为12个线索视频引发了不小争议。不少 Swifties 在观看后开始质疑:这些视频看起来不太对劲,像是 AI 生成的!
粉丝们没有继续沉迷于解谜,反而纷纷化身“技术侦探”,逐帧分析视频画面,寻找不自然的合成痕迹。虽然部分视频确实带有明显的电脑生成(CG)风格,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这些内容是否真的使用了 AI 技术,以及 Google 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。
考虑到 Google 近年来在 AI 视频生成领域的布局,特别是其最新模型 Veo 的亮相,此次合作或许正是其展示技术实力的一次绝佳机会。不过,当 TechCrunch 联系 Google 询问相关细节时,对方并未回应。
AI 争议为何如此敏感?
这场争议之所以迅速升温,与泰勒·斯威夫特本人的地位和过往言论密切相关。
近年来,AI 在创意领域的应用成为热门议题。许多艺术家公开反对 AI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们的作品进行训练,认为这不仅侵犯版权,还可能威胁到他们的职业生存。而斯威夫特本人也曾是 AI 滥用的受害者。
去年,一张由 AI 生成、假扮她支持特朗普竞选的图片在网络上疯传,引发广泛讨论。当时,泰勒在 Instagram 上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,强调 AI 在传播虚假信息方面的潜在危害,并公开支持副总统卡马拉·哈里斯。
因此,当粉丝们怀疑她这次可能主动使用 AI 来制作宣传内容时,情绪自然更为激烈。毕竟,作为全球最富有的音乐人之一,她拥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任何视觉奇观。如果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 AI,不仅显得“没必要”,还可能引发公众对她立场的质疑。
未来已来,但边界何在?
泰勒·斯威夫特与 Google 的这次合作,无疑是一次极具创意的营销尝试。然而,它也再次将 AI 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。
科技的进步无法阻挡,但艺术家的原创性与公众的信任同样不容忽视。在这场 AI 与创意的博弈中,粉丝们或许不只是在寻找专辑线索,更是在寻找一个关于未来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