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觉醒来,编程AI又进化了?
如果你还在为大模型处理长代码时卡顿、出错、效率低下而头疼,那么这条消息可能会改变你的工作流。近日,蚂蚁集团百灵大模型团队正式开源了一款名为 Ring-flash-linear-2.0-128K 的新型AI模型——它不仅原生支持128K超长上下文,还能通过技术扩展至512K,更关键的是:仅激活6.1B参数,性能却堪比40B级别的密集模型。
这不只是“又一个开源模型”,而是一次对长文本编程效率的重新定义。
架构革命:线性注意力 + MoE,让大模型“轻装上阵”
传统大模型在处理长序列时,计算复杂度呈平方级增长,导致推理慢、显存爆、成本高。而 Ring-flash-linear-2.0-128K 的突破,正源于其混合注意力架构与稀疏化MoE设计的完美结合。
该模型总参数高达104B,但通过1/32的专家激活比率和多任务处理层(MTP)优化,实际运行中仅激活6.1B参数(非嵌入部分仅4.8B),实现了近线性时间复杂度和常量空间复杂度——这意味着,无论输入多长,模型的响应速度几乎不打折。
其核心是自研的线性注意力融合模块作为主干,辅以少量标准注意力机制,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计算负担。实测显示,在H20硬件上,模型在128K上下文下仍能保持每秒生成200+ tokens,日常使用效率提升3倍以上,真正做到了“大模型,小开销”。
训练升级:1T token强化学习,数学编程双杀SOTA
光有架构还不够,训练策略才是拉开差距的关键。Ring-flash-linear-2.0-128K 基于前代 Ling-flash-base-2.0 模型,额外使用了1万亿token的高质量数据集进行微调,并引入了稳定监督微调(SFT) 与多阶段强化学习(RL) 技术,成功解决了MoE模型在长链推理中常见的训练不稳定问题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蚂蚁自研的“棒冰(icepop)算法”在背后发挥了关键作用,显著提升了模型在复杂任务中的鲁棒性与一致性。
结果如何?硬核表现直接封神:
- 在 AIME2025 数学竞赛中拿下 86.98 高分;
- CodeForces 编程Elo评分达90.23,接近顶级人类选手水平;
- 在逻辑推理与创意写作v3基准上,全面超越同级别密集模型(如 Qwen3-32B);
在多个开源MoE与Dense模型横向对比中,它几乎包揽榜首,成为当前长上下文场景下的性能标杆。
长文本黑科技:128K原生支持,512K自由扩展
对于开发者而言,最头疼的莫过于模型“记不住”上下文。而 Ring-flash-linear-2.0-128K 直接将原生上下文窗口拉满至 128K tokens,并通过 YaRN 外推技术轻松扩展至 512K,堪称“代码永动机”。
在实际测试中:
- Prefill阶段(预填充)吞吐量较 Qwen3-32B 提升近 5倍;
- Decode阶段(解码)速度提升高达10倍;
- 即使在 32K+ 的长代码任务中,依然保持高准确率,无“穿模”、无逻辑漂移;
无论是前端项目重构、大型系统代码生成,还是智能代理的长链决策模拟,它都能稳稳扛住,真正实现“输入不卡,输出不断”。
开源即用:Hugging Face + ModelScope 双平台上线
为了让开发者零门槛上手,百灵团队已将模型权重同步开源至 Hugging Face 与 ModelScope,支持 BF16 / FP8 精度格式,适配主流推理框架。
只需几步即可部署:
pip install flash-linear-attention==0.3.2 transformers==4.56.1
然后通过 Transformers、SGLang 或 vLLM 一键加载:
- 使用 vLLM 时,在
tensor-parallel-size=4配置下,GPU 利用率可达 90%,支持高效API调用; - Hugging Face 提供完整示例,直接
generate长代码提示,开箱即用。
技术报告已发布于 arXiv:https://arxiv.org/abs/2510.19338,欢迎下载研究。
蚂蚁百灵,正在领跑高效AI新赛道
这次开源,不仅是 Ring 系列的一次迭代,更是蚂蚁百灵在 “MoE + 长思维链 + 强化学习” 技术路线上的一次全面胜利。从 Ling2.0 到 Ring-linear,推理效率提升超过7倍,而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 1/10。
这意味着:
- 编程新手也能一键生成复杂脚本;
- 智能代理系统可执行更长、更复杂的任务链;
- 企业级应用可低成本部署高性能AI,无需堆显卡;
随着未来 Ring-1T 万亿级旗舰模型的跟进,国产MoE架构有望在全球高效AI赛道中占据主导地位。
结语:小激活,大性能,AI开源的新范式
Ring-flash-linear-2.0-128K 用“6.1B激活,战40B”的硬核实力,重新诠释了什么是“高效AI”。它不是参数军备竞赛的追随者,而是长文本推理新时代的开启者。
开发者们,是时候上 Hugging Face 或 ModelScope 亲自试试了——这一次,AI真的能“看完”你的整个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