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AI爱好者们!今天咱们不聊那些满天飞的新闻,而是要深挖一位在AI浪潮中,总能提前嗅到变革气息,并亲手点燃N次技术火花的大神级人物。可以说,没有他,我们今天看到的AI世界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。
从“冷板凳”到“聚光灯”,他与神经网络的不解之缘
故事的主人公,咱就称他为“AI先驱”吧。这位先驱啊,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于前苏联,后来跟家人辗转以色列,最后落脚加拿大。从小,他就对人类意识和智能咋工作的特好奇,这股劲儿也直接把他推向了相关领域的研究。
到了多伦多大学,他直接找到了当时神经网络领域的泰斗级人物——Geoffrey Hinton,并成功“抱上了大腿”,成了他的学生。要知道,那会儿神经网络可是个“冷板凳”专业,发论文都得琢磨着怎么把“神经网络”这几个字藏起来,生怕被毙稿。但这位AI先驱不一样,他直截了当,问的问题也特别“上头”,直接就问Hinton怎么才能训练出一个通用的神经网络,而不是那种干完A活儿干不了B活儿的“偏科生”。Hinton一听,哟,这小伙子有想法!
这位AI先驱很快成了Hinton实验室的挑大梁人物。真正的爆发点在2012年!他和Hinton,还有另一位名叫Alex的学生,组了个叫SuperVision的队伍,用他们捣鼓出来的神经网络去参加当时火爆全球的ImageNet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。
结果你猜怎么着?他们的网络,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AlexNet,识别准确率直接干到了84%,把第二名甩开了整整10个百分点!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平地一声雷,彻底革了图像识别的命!
更炸裂的是,他们这一搞,直接证明了用GPU搞AI计算有多牛。你想想,当时谷歌用了16000个CPU核心才勉强搞定的事儿,他们团队就用了两块3GB的英伟达GTX 580显卡就给办了!他们那篇关于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搞ImageNet分类的论文,后来也成了21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学术论文之一,经典中的经典!
谷歌岁月与OpenAI的星辰大海
ImageNet一战封神后,Hinton、这位AI先驱和Alex顺势开了家公司,叫DNN Research。这家公司奇特得很,没产品、没钱、没商业计划,纯粹就是为了“待价而沽”,等着大公司来收购他们的人才。果不其然,一堆科技巨头抢破头,最后谷歌豪掷4400万美元把他们仨打包收进了谷歌大脑。
在谷歌那三年,这位AI先驱也没闲着。他把神经网络的魔力用到了机器翻译上,捣鼓出了“sequence-to-sequence”模型。简单说,就是用一个编码器把源语言压缩成一串数字(向量),再用解码器把这串数字翻译成目标语言。这玩意儿不仅让机器翻译水平上了一大台阶,还为后来改变世界的Transformer架构悄悄埋下了伏笔。哦对了,他还参与开发了TensorFlow,也掺和了著名的AlphaGo项目。
时间来到2015年底,Sam Altman和Greg Brockman,背后还有Elon Musk撑腰,琢磨着要搞个新公司,不能让谷歌在AI领域一家独大。那这位AI先驱,自然就是他们重点“挖墙脚”的对象。谷歌为了留人,据说开出了每年200万美元的天价,是那家初创公司能给的三倍!但你猜怎么着?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加入新公司——OpenAI。他说,这不是钱的事儿,他是想用一种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来塑造AI的发展。
GPT横空出世与对“超级智能”的隐忧
刚开始,OpenAI的研究方向还有点“天女散花”。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,谷歌发表了那篇堪称“神谕”的论文《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》。这位AI先驱一看,眼睛都亮了!他立马意识到,论文里那个Transformer架构,就是打开通用人工智能(AGI)大门的金钥匙!
于是,他力排众议,主张OpenAI把所有宝都押在Transformer架构上。这才有了后来的GPT-1、GPT-2、GPT-3,以及那个让全世界都炸开锅的ChatGPT!作为OpenAI的首席科学家,他不仅为大语言模型打下了半壁江山,还领导开发了像图像生成模型DALL-E和多模态理解项目CLIP这些明星产品。说他是“GPT之父”,真的一点都不过分。
但是,随着对大模型研究越来越深,这位AI先驱心里对AI安全和潜在风险的担忧也越来越重。2022年2月,他甚至在社交媒体上说,“现在的大型神经网络可能已经有点儿意识了”,这话一出,直接引爆了整个科技圈。他越来越觉得,如果搞出个超级AI,它会不会像我们今天对待小动物一样对待我们人类?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于是在2023年,他在OpenAI内部成立了Superalignment(超级对齐)团队,还拨了公司20%的算力,专门研究怎么让未来的超级AI能听咱人类的话,跟咱人类的意图保持一致。
风波之后,为了“安全”再创业
然而,江湖总是不平静的。2023年底,OpenAI内部上演了一出高层“大戏”,董事会想把CEO Sam Altman给换掉,而主张对AI发展要谨慎再谨慎的这位AI先驱,在这次决策中投下了关键的一票。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,Altman强势回归,他的位子稳了,而这位AI先驱在公司的处境就变得有些微妙。最终,在2024年5月,他和其他一些Superalignment团队的成员选择了离开OpenAI。
你以为故事就这么完了?太天真了!离开OpenAI才一个月,也就是2024年6月,这位AI先驱就火速成立了一家新公司,名字特直接——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. (SSI),翻译过来就是“安全超级智能公司”。这名字,把他的目标直接亮在了脑门上:我们就是要搞安全的超级智能!
SSI这家公司,不走寻常路。团队小而精,目标就一个,而且是个超级宏大的目标——不受短期商业利益的诱惑,专心致志地去构建一个安全的AGI。尽管一开始连个正经的产品规划都没有,但SSI很快就拿到了10亿美元的融资,据说到了2024年4月,融资额又追加了20亿美金,公司估值直接飙到了320亿美元!
站在AI浪潮之巅的思考者
回顾这位AI先驱的整个职业生涯,你会发现,从神经网络的寒冬到GPU计算的春天,从Transformer架构的横空出世到GPT系列的风靡全球,再到他现在对AI安全近乎执拗的追求,他似乎总能踩在AI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鼓点上。
那么这位AI先驱究竟是谁呢?他就是 Ilya Sutskever。他还年轻,未来,这位始终站在AI浪潮之巅并深思其走向的先驱,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(或者“惊吓”)呢?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