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加

AI购物助手大战电商巨头:亚马逊与Perplexity的“用户体验”之争


一场关于未来的购物之战

你有没有想过,有一天只需对AI说一句“帮我买一双适合跑步的运动鞋”,它就能自动比价、下单,甚至完成支付?这不再是科幻场景——Perplexity推出的AI浏览器Comet正试图让这一切成为现实。

但就在这个未来触手可及时,科技巨头亚马逊却踩下了刹车。最近,一场关于“谁该主导购物体验”的冲突在亚马逊与AI初创公司Perplexity之间全面爆发。

亚马逊出手:叫停AI代购功能

据最新消息,亚马逊已多次向Perplexity发出正式要求,停止其Comet浏览器中为用户在亚马逊等平台上代为购物的功能。这一功能属于Comet的“AI代理”服务,能够理解用户需求,跨平台搜索商品,并直接完成购买流程。

亚马逊方面声称,此类第三方自动化操作严重损害了平台的购物体验和客户服务质量。他们强调,任何第三方应用若要在其生态内为用户执行交易行为,必须遵守平台规则,尊重其服务边界。

Perplexity反击:这是“用户主权”的胜利,不是“平台控制”

面对亚马逊的强硬态度,Perplexity毫不退让。该公司公开回应称,已收到来自亚马逊的“强硬法律威胁”,并直言这是“科技巨头对创新的欺凌”。

在Perplexity看来,他们的AI助手正是为了赋予用户更多自主权——不再被算法推荐和广告牵着走,而是由中立的AI代理根据真实需求寻找最优商品。“这本该是亚马逊引以为豪的客户至上精神的延伸,” Perplexity发言人杰西・德怀尔在声明中犀利指出:

“这就好比你去商店,但商店只允许你雇佣一个只为他们服务的个人购物助手。这根本不是助手,而是销售员。”

谁在真正捍卫“用户体验”?

这场争执的核心,表面上是技术合规问题,实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的博弈。

  • 亚马逊认为:用户体验必须由平台统一管理,自动化购物可能带来欺诈、误购或售后混乱,影响品牌信任。
  • Perplexity则认为:真正的用户体验,是让用户拥有选择权——无论是从哪家平台购买,都应由AI基于客观数据做出决策,而非被平台的推荐算法所操控。

更深层看,这也触及了电商商业模式的敏感神经:如果AI代理可以自由跨平台比价并下单,那亚马逊赖以生存的广告收入和推荐系统价值将受到直接冲击。

未来购物,由谁定义?

目前,双方仍未达成和解,法律与技术的对峙仍在继续。但这场冲突已经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:未来的购物体验,应该由平台主导,还是由用户和AI共同决定?

随着AI代理技术的成熟,类似Comet这样的工具可能会越来越多。如果巨头们纷纷效仿亚马逊设下壁垒,互联网的开放性将面临挑战;而如果用户最终选择了更自由、更智能的AI助手,或许一场零售生态的重塑已在悄然发生。

这场AI与电商的碰撞,不只是两家公司的纷争,更是我们每个人未来生活方式的一次预演。